源自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故称均州,民国改称均县,1983年撤县建市至今。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汉江中上游,与河南省南阳淅川县交界与谷城襄阳、车城十堰相邻,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和素有“小太平洋”之称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群峰与烟波浩淼八百平方公里的丹江口水库交辉相映。山显得厚重庄严,水显得灵秀生动,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人绕水转,山随人移,人如画中行,山似水山飘,山水涧的大仁大智,似真似切。名山秀水构成了丹江口市独一无二的优美生态环境。1956年伟大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描绘出了南水北调宏伟蓝图,1958年10万军民汇集丹江口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历时十年筑起了大坝,建成了库容达300亿立方的丹江口水库。2001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启动,2003年东、中线工程同时开工,2014年丹江口水库一江清水将一路北上,以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行程1227公里,润泽豫、冀、京、津地区。
丹江口市集名山(武当山)、秀水(汉江)、碧湖(丹江口水库酒(丹江口源头酒)、佳果(丹江口蜜桔)、好鱼(丹江口翘嘴鮊鱼)之特色,被誉为“中国绿色水都”、“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城”。
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到家千年养生古方
武当山,地处中华腹地鄂西北丹江口市,方圆八百里,以拥有617种天然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药库”,以其“天造玄武”、“一柱擎天”、“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云流水”的壮丽自然景观和延绵八十公里的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等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的宏伟古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的仙山琼阁意境,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名山,是中国历史上首家皇家道场和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祗。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生产、发展、壮大、延续的载体,自周大夫尹喜携老子《道德经》入武当山修道,千百年来,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名士、达官贵人慕名而至参悟《道德经》,研究养生之术。汉有马明生,阴长生、谢允,唐有吕洞宾、孙思邈,宋有陈抟,元有刘道明、朱思本,明有张三丰、李素希、李时珍等在武当山修道、著书、炼丹、制药、习武,形成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的武当道教思想理念和“阴阳和谐”、“我命在我”,“形神相依”、“内外兼修”的武当养生理念以及“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神妙莫测的武当武术。
武当山千年的文化积淀,集中体现了中华名族智慧的基本哲学精神,成为中国道教、武术和养生学说的标志性圣地,也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对健康、快乐、平安、和谐理想的追求。